微信号:扫一扫 联系我们
《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概括起来就是:提高化学科学素养,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倡导探究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是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课堂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引入化学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比如,在初中化学第一节绪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身边与化学有密切联系的实例:铁锅为什么会生锈?高温的油锅未点燃为什么能着火,怎样扑灭?灭火器为什么能灭火?氢气球能飞上天而普通的气球不能飞上天等.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老师提着实验用品进教室上课,学生必然很兴奋,积极性也高,他们非常喜欢上有实验的课.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补充实验,增加实验量,尤其要设计一些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实验,不要仅限于教材上给出的实验.如,演示蔗糖遇浓硫酸的黑面包的实验;点燃浸有酒精和水的棉手帕却烧不着的实验;用沾有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的玻璃棒与酒精灯摩擦使之点燃的魔棒点火的实验;在讲完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后,有同学竟然想到在圣诞节表演魔术,即用酚酞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再在上面喷上氢氧化钠溶液从而出现红色的字,来烘托节日气愤.
家庭小实验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每个同学都可以动手操作,为大多数学生喜欢.比如,在讲到金属和酸的反应时,有的学生竟然从铝制的易拉罐上剪下一块,问我要了一点稀盐酸回家自己做起实验来,后来提出了问题:为什么铝反应后变成了黑色?生锈的金属放到酸里怎么怎么一会儿就变光亮了?能否用家里的醋酸来代替稀盐酸?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乃至对整个科学的热爱.
化学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生活.如果我们只简单地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只会使学生得到暂时的满足,学生的探究潜能未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对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应用后反馈问题的总结,挖掘学生探究潜能,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如,在“燃烧和灭火”一节中,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都很简单,重要的在于知识的应用.这时,及时给学生展示了“消防安全图”,让学生根据燃烧条件解释消防安全图,明确如何防止电器着火,电器、油锅的等常见生活中的火灾如何扑灭,如何逃生、报警等.并且为巩固“燃烧条件”这一知识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引入了“珠峰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我国奥运火炬研发小组的解决方案”,让学生根据燃烧条件分析研究人员是如何解决珠峰顶端海拔高、温度低、风大、含氧量低等不利于火炬燃烧的因素的.这样学生学化学,用化学,从化学的角度思考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化学素养.
杜威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生命线,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失掉了教育”.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化学.学习化学就是要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 作业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考试而做题,不应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作业应注意结合行政管理实际,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参考资料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增强其学习化学知识的技能的信心与动.我们就要多布置查找资料,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与之相关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发挥化学作业的主要作用,我们既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又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培养能力的目的,在作业的形式上要注意形式的灵活性和变化性.除了常规题型外,还要布置适量的探索性、开放性、实践性的作业.在讲“铁的性质”之前,布置学生做铁在空气中、水中、在空气和水同时存在时各会发生什么变化的实验…….此外还可指导学生撰写一些化学小论文.如,在讲完“有机化合物”一章,可让学生写一篇有关煤、石油或其它有机物的小论文.这样做,我们虽然辛苦一些,而且可能不会在短时间内对提高考试分数有多大帮助,但是,学生通过这些作业的训练,既能提高化学学习的乐趣,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生活化的化学教学,将教学目标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学生更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善于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升化学素养,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