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扫一扫 联系我们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门旅行,开始从过去的热门景区打卡,逐渐转向小众化的沉浸式体验,甚至就想发个呆、露个营,对于住宿亦是从标准化的酒店,更趋向于个性化的民宿。这些消费形态的转变,直接倒逼着乡村业态的升级,也带来了新一轮机遇。
浙江的民宿一直为人称道。有时,驱车驶入山脚旮旯,重峦中惊现个民宿来。在被誉为“最美县城”的杭州市桐庐县,这里共有891家民宿经营户,总床数接近1.5万张,集聚村就有23个。近几年,整个行业忽冷忽热,周边地区你追我赶,桐庐的中高端民宿却一路高歌。何以独领风骚?
记者发现,桐庐的民宿业已超越床铺本身,也非止步于味蕾层面的美食诱惑,而是走向了售卖一种生活方式。在桐庐县,全域就如同一幅富春山居图,民宿与乡村间正发生着妙不可言的化学反应。2022年,该县乡村旅游接待超过411万人次,很多人就奔着这诗意生活而来。
沿着弯弯曲曲的村道,从旧县街道驶入鸿儒村,直至一处小山谷。民宿“天空秘岭”如同镶嵌在竹海山林之中,刹那间,踏上石板铺就的小径,仿佛时间也慢了下来,急促的脚步不由放缓。“金牌管家”钟雪梅,早早伫立在门口,微笑着迎客来。
若不是仔细观察,很难察觉,眼前若艺术品一般的建筑,前身竟是3栋破旧的农房。暖冬的太阳洒落山间,此时生起火炉,煮上一壶茶,炉上炙烤的番薯、红柿,皆由村民栽种。同样一日三餐,钟雪梅会尽量选择本地的应季农品,还会根据时令布设体验,端午包粽子、中秋制花灯、过年剪年画。夜幕降临后,星空玻璃房里传来袅袅乐声,平添一番情调。
“我希望,这里不仅是住的地方,也可以是旅游目的地,慢下来体验时光,让客人更松弛,享受当下、享受生活。”钟雪梅从高端酒店转行而来,如今已慢慢摸出门道。管家团队里4人皆为“85后”,在他们身上,少了程式化的服务,多了对乡村的热爱,往往这种情绪也会传递给客人。
如今在桐庐,越来越多的民宿主不再沉浸于建筑、装修、床品等物质本身,开始转向深层次的、差异化的、有关价值认同的品位修炼,并且与农业、文创、运动等融合,有文化内涵、有风情特色、有深度体验,以形成独树一帜的竞争优势。
桐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仰忠明相告,过去10年里,县里先后出台了4轮民宿专项扶持政策,从最初的示范村、示范点扶持培育,到行业规范管理再到民宿品质和效益提升,推动其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串点连线成片。新一轮的产业政策,则更聚焦对精品民宿建设、连锁品牌经营、民宿集聚村建设、民宿联盟示范建设等的支持,做足民宿产业“增量”与“质量”。
这样的导向,眼下成了不少民宿的共同追求,大家在设计和装修时便明晰定位,确立目标消费群体,有的就地取“材”,毗邻茶园自然深耕茶的文章;有的从文化、民俗、非遗等入手,在空间里进行极致演绎;有的则“无中生有”,所呈现的完全属于主人兴趣爱好;还有的借助办活动引流,搞音乐节、办品茶会、开主题派对。如此之下,休闲康养型、亲子度假型、文化主题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立足自身主题特色,进行纵向挖深挖透,但坦率讲,一家民宿纵有十八般武艺,也难以将住客牢牢“锁”在院内,完成所有消费场景。因此记者发现,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引导下,民宿间往往也会珠联璧合,来满足消费者吃住游乐购的多元需求。
沿着盘山公路九转八弯,记者来到位于桐庐西南山区的芦茨村。这里共有189家民宿,10年前就被纳入省级慢生活旅游体验区。就是在那时,富春江镇和慢生活管理委员会对所辖几个自然村进行整体规划,腾挪出44幢农房,对外统一招引,才有了眼下由12家民宿构成的成片民宿群,取名“青龙坞艺术谷区”。
顾名思义,这些民宿主大多是设计师与艺术家,文创开发自然是游刃有余。过去一文不名的桃胶经过创意包装后,摇身一变成了精致伴手礼;这家烧制杯盏,那户绘制扇面,大家活动此起彼伏,入住客人皆可参与。定期举办的“秉烛夜谈会”和业主联盟会,让彼此距离更近,互动愈加频繁。
在旧县街道的合岭村,民宿经营氛围同样其乐融融,早在2015年,村里就自发组建起行业协会。村委会副主任王根华兼业办民宿,被公推为会长,他告诉记者,彼此之间抱团合作,不仅可以统一服务标准和价格体系,避免恶性竞争,让客人有更好的体验感,又可以彼此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客人往往来了一趟后还会惦念着下回再来。
“民宿虽然各有千秋,可客人的喜好众口难调,横向贯通后,客人有了自由搭配,也不会觉得无聊。”王根华坦言,从数量上看,村庄民宿已接近饱和,接下来除了要把客流量转化为带动力,包括农副产品和闲余劳力,另一方面,还会利用村集体的闲置房屋,做一些小酒吧、咖啡屋等配套空间。
记者发现,像合岭村如此盘算的村庄不在少数。根据新一轮政策,在原民宿集聚村的基础上,新发展民宿经营户5户以上,成立民宿村级联盟,实行管理、服务、运营统一,作用明显且经营户普遍认可的,给予一次性试点创建补助10万元。
眼下在桐庐,不仅各家民宿主题各异,横向组团后的片区同样特色显著,依托山水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与美丽乡村形成有机衔接。富春江镇一带倡导慢生活,莪山乡传递畲族风情;穿行于江南古街,可体验古韵盎然的匠心文化;分水、百江等西部乡镇,则可感受多姿多彩的农耕生活与田园乐趣。处处是景,步步入画,这些区块共同孕育出欣欣向荣的乡村经济。
前不久,浙江评选出首批“乡村工匠”,桐庐的深澳村便立马组建浙江千匠运营公司。原来运营村庄时,该村的“乡村CEO”宋凯就有意汇聚起一批手艺人,打造“深澳百匠”品牌。在他看来,随着民宿业态的集聚,各类乡村市集活动此起彼伏,亟待一个组织平台,既有效对接各类资源,又能提供人设打造、直播带货、产品设计、渠道拓展等后续服务,“千匠公司”的价值便在于此。
当然,光靠宋凯一己之力,肯定难以托起如此大盘。桐庐县委常委吴涛认为,当民宿业从“售床位”转向“卖生活方式”,其实也意味着资源整合和高效配置,因此由政府出面解决分散经营难题,就显得至关重要,有了这些平台支撑后,纵向延伸和横向抱团就能事半功倍。
在分水镇,为了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早年便成立了行业协会,制定服务标准,举办培训活动。如今,该镇以更具前瞻性的视野,除了为民宿经营者提供“鱼”式帮助,而重在教授其“渔”式技能,通过国资平台的牵头,对经营能力较弱的民宿予以托管和赋能。这一举措犹如明灯,为整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照亮前进道路。
据了解,针对民宿业服务人员的岗前专业培训,桐庐专门组建“逸宿学堂”,从消防安全、美食烹饪、服务礼仪、活动策划等全方位抓好人才培养;考虑到淡旺季客流不均,县里又深度挖掘乡村民俗风情,组织各种节庆活动;此外,当地还推出农文旅融合的区域公用品牌“桐庐味道”,将美景、美宿、美食“一网打尽”。
在吴涛看来,民宿业的转型升级,更离不开深层次的改革配套。目前,围绕民宿产业“强村富民”这一核心属性,县里正深入实施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并将民宿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形成农民主体、资本合作、集体参与的共赢局面。
如今,在民宿业的带动下,闲置土地慢慢重新上岗,种出来的萝卜青菜不仅揽得食客芳心,还成了“后备箱经济”的“香饽饽”。男的出工种地,女的在民宿当厨娘、搞卫生,在家门口即能就业。随着很多“沉睡”资产被激活,村集体经济也由此具备了增收渠道。有意思的是,如今,大家纷纷抛弃原先“一租了之”的方式,改用“保底收益+经营分成”的方式。
最近,在原有相关民宿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桐庐又提出了5条补充意见,从强化民宿用地保障、深化主题打造、推进民宿示范村建设、金融支持农房流转以及成立民宿管家培训中心入手,进一步擦亮“富春山居·宿在桐庐”金名片。
桐庐县委书记夏积亮表示,今后3年将是全县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桐庐将锚定打造美丽中国引领地目标,实施全域提美、塑形造峰、品牌提升等六大行动,形成“六区示范、九园联创、百村共富”发展格局,全力擦亮“中国最美县”品牌,绘就形神兼备、整体大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全景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