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扫一扫 联系我们
化学是一门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实践紧密关联的学科,生活中到处存在着有趣的化学现象和化学知识,从神舟号宇宙飞船的火箭燃料,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化学知识渗透在社会、科技、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影响。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目标指向单一的认知领域,课程目标的设计忽视满足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从而导致生活意义的丧失,学生整个精神生活定格在规定的教科书上。缺乏对知识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的构建。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阻碍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觉得收获不小,现以《氯气》一节设计的五个教学环节为例和大家探讨一下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并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
化学史实记载了化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的探索历程,它不仅揭示了知识本身,还渗透着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以及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精神,它可以将化学的逻辑的推演同人们认识化学运动的过程联系起来,因而是很好的教育素材。而新闻报道直接来自现实生活,更赋有时代气息和挑战性,一些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突发的事件都可以成为很好的素材。二战时德国首次用的“化学武器”,抗非典的消毒剂八四消毒液、重庆天原化工厂的氯气泄漏事故等等,这些真实的事件可以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化学,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与时俱进。
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实物、图片,可以将化学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学时我拿了家里用的“八四”消毒液、漂白精、洁厕灵、食盐、PVC塑料管甚至自来水等同学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这些实物可以让学生强烈地感觉到氯元素就在我们身边,对我们人类很有用处的印象。这比你讲上十分钟效果要好得多,同学们看着这些从家里拿出来的和“氯气有关”的东西,这种对知识进行探索的渴望在无形中就行成了。
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生活小常识,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也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内容。我在这一节中特别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漂白粉是怎样制出来的?怎样使用最方便?怎样使用效力最强?存放不当会变成什么?洁厕灵和八四清毒液一起使用会有什么后果?
这些问题的答案与课本内容密切相关但有很大的创见性,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同学没有一个不在认真思考的。所有的器官都动作起来了。
对于这些素材,并不是不加选择一股脑呈现给学生,而是针对教材教学内容及素材特点,将生活素材与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融入到教学中,创设一种非常自然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思维活跃,通过不断的体验、反思、探究,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且用于新的生活情景中,强化知识的实际应用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这一节中我联系刚刚发生并在媒体中报道的重庆天原化工厂的氯气泄漏事故,并放了一段实况录像,到专家点评救灾方法的时候我按了暂停键,我说:同学们,我们刚学过了关于氯气的一些性质,如果你是第一个达现场的专家,你会提出哪些应急措施指挥这场抢险救灾活动?我记得当时我的话音刚落,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相互讨论,有的同学还为此发生了一些争执,争的面红耳赤的,其实这样的气氛正是我们最想得到的,因为这是一种“学术争鸣”的气氛,是一种能“学有所用”的气氛,是一种真正感受到了“化学魅力”的气氛。我适时地挑选了一些同学发言,有赞许,有鼓励,有建议,就是没有批评与否定。答对了的得意,答错的及时反思,后来我从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做了简单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我让他们体会的是,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等重要的处理问题的原则,总结完我又按了播放键,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盯着屏幕听着解说。播放结束时课堂上竟然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因为电视上专家所说的方法与同学们讨论的结果很是一致,而且还有些好方法还是“专家没有想出来的”。说真的这热烈的掌声是我预告没有料到的,可是从那一刻起,我忽然产生了一种感动----我们学生是渴望学以致用的,我们的学生是有创造力的,我们的学生是有激情的。
化学家庭小实验拉近学生与化学之间的距离,从丰富、生动的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使用和价值,体验化学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家庭小实验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实验能动性,亲自动手操作,积极探究,独立完成实验,使学生在比较宽松的环境和浓厚的生活氛围中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了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科学探究和发现科学真知的能力。
这节课结束的时候我布置的作业是个探究性的实验课题:第一、了解自来水的消毒过程原理及成分;二是设计有效实验证明漂白粉或“八四”消毒液里否变质,同时我对家庭小实验没有明确给出实验所需药品、用具、步骤和要观察的现象,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很多用仪器试剂我推荐他们自制,如:可用眼药水瓶代替滴管,多层纱袜代替滤纸,花瓣汁、茶水等代替酸碱指示剂,截下塑料饮料瓶上半部作漏斗,用墨水瓶做酒精灯等。因此,积极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使化学知识和科学探究、创新精神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课堂,教师应该善于捕捉“生活素材”,采撷生活化学实例,积极开发挖掘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和富有时代气息的教育素材,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在日常生活、社会和科技中的广泛应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造性实践而构建人生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如何突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积极开发挖掘生活中丰富的教育素材,并将其有效地组织呈现,构建化学与日常生活、社会实际的广泛联系,使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