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J9九游会·AG(中国)官方网站
+86 3894 69874

联系我们

J9九游会·AG(中国)官方网站
邮箱:ouzhou@admin.com
电话:+86 3894 69874
地址:西安省 在线咨询

行业新闻

生活中的化学范例6篇

发布日期:2023-11-30 11:23 浏览次数:

  在生活中,随处都可以见到化学,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用于工业生产的材料与能源及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教师在日常的化学课堂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使化学日常教学能够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与生活体验为基础,从中提炼出可以增强化学教学效果的有用素材,从而帮助学生养成以化学学科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现象的习惯,提高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且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如采用实物演示、多媒体再现等手段创设生活化情境,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在学习钢铁锈蚀条件时,我展示了生锈的铁钉、小刀,给学生直接的视觉感受。又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我利用火箭发射的视频导入,学生感受着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也为人类学会使用火而自豪,学生热情高涨。

  将实际生活因素融入到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就会使学生非常清晰地意识到他们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是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如,在讲解酸碱度时,很多教师是分组让学生测试硫酸溶液、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这时学生就可能会感到化学毫无意思;相反,如果在实验中让学生测试唾液、学生收集的工厂废水、果汁、洁厕灵等生活常见的材料,学生很可能会兴趣浓厚,因为那些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而且课本上根本没有提到,测出来的结果完全是学生们自己的功劳,他们会很有成就感。在讲解“酸和碱”这一章节时,可以讲解一些生活中的小窍门。例如,碱在生活中可以用来去除油污,如炉具、洗碗等,因为在清洁剂的成分中也常常含有部分氢氧化钠。讲解氯化钠的性质时,可以介绍食盐在生活中的一些妙用,例如不小心划破皮肤时,用盐水及时处理伤口,可以防止伤口发炎和感染,盐水漱口能够健齿等等。通过对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的了解,学生在学习时对生活现象和一些常见的物质也会产生自己的看法,进而引发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提出“用教材教”,教材只能是教学的一个载体与参考,而非唯一依据,教师应该根据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以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彰显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效果。删繁就简指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不同的地方特点和不同的群体经历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除或减少,让学生获得更有针对性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删繁就简,改变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能起到准确快速传达信息的功能,突出教材的重点和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删减的内容要不影响每单元的基本要求,而不是中考不考的内容就可以删掉。

  课题“金属材料”有一张“资料卡片”:“金属之最”;对合金,教材还呈现了表8―2“一些常见的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这些内容比较繁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学习。如“一些常见的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时,可以选择与生活关系密切的“不锈钢”、“18K黄金”作为合金的代表学习,其余内容可以删减,课后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这样的删繁就简,排除了一些形式的、不必要的、闲散的东西,能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课堂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的主阵地,社会是运用知识与能力最终的用武之地。初中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与生产生活有紧密联系,如果能将课堂内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只注重课内学习活动,课外探究也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场所。例如,学习了合成材料之后,学生知道了日常生活中的塑料有的是聚乙烯,有的是聚氯乙烯,而聚氯乙烯塑料有毒,是不能包装食品的。课后,笔者布置了这样一个探究活动:回家后研究自己家的塑料制品哪些是聚乙烯、哪些是聚氯乙烯,如何区别它们?学完混合物中质量分数的计算后,让学生回家计算家中的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再比如学生在学习糖类、油脂、蛋白质之后,笔者让学生把自己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归类,让学生收集有关食品营养成分的资料,为他们自己和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1]刘海霞 化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0,(05)。

  现代中学一味地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使得学生们十分疲惫,学生们再继续学习书本上死板的理论知识难免会感到枯燥无味,渐渐地自然会失去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因此教师们要学会善于引导学生去探索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和各种各样的地理事物,使得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接受和应用地理知识,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学以致用。

  (一)积极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广泛的运用地理资源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在日常的地理教学课程中使得学生对家乡自然美景进行了解和欣赏,进而培养学生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感。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们对家乡的工农业生产企业进行走访调查,进而使得学生们对于家乡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有更加深刻地理解。通过这两种途径,学生们能够更加了解家乡的真实现状并在学生们心中树立为家乡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进而使得学生们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更加深切。我国有很多重要的生态旅游区,有些是世间少有的文化旅游胜地。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谈论其近来的生态环境变化和旅游资源开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而使得学生自主地将人文地理知识转换为生动形象的乡土地理现状。这样的话,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热爱家乡和奉献家乡的情感也能得到培养,进而使得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端正。

  (二)善于捕捉时事素材。按常理来说,历年高考地理的命题总是与时事热点密切相关。比如,2013年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倡议,这项倡议就在2015年的江苏高考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中体现。以此为依据,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捕捉“一带一路”的时事素材,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搜集资料、探索背景。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一带一路所带给沿途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这项工程对沿途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捕捉日常生活中热点时事素材的敏感度,进而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最终促使学生形成积极获取并探究地理知识的习惯。

  (三)引导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有趣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成立小组,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探讨,从而能够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小组同学之间也会互相进步互相学习,同时也能够体现出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上课之前,应做好充足的准备,积极地查缺补漏,更需要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使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更加的方便学生学习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更加轻松的让学生投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来。从一个学习方面来看,我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从土地流失这一块来说,我们为了学生能够更方便的学习与观察,我们可以举几点,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例如在地表植被不同,那么土地流失又会发生哪些变化的,一个土地表面裸漏,一个土地表面覆盖植被,那么土地流失又会怎样的呢!那么另外一组,就可以根据土地表面的倾斜度不同,进行探讨和观察,土地平缓的地面、与土地坡度较大的地面,土地流失又会是那些不同呢!另外一组,可以通过不同的土地面积以及土地密度进行分析与探讨,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

  (四)始于生活,归于生活。回归到现实的生活中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是学习地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所以地理教学必须要走进生活,就必须要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意识到地理这门学科的教学应该是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这样学生才会自主的将学到的地理知识应用到现实的实际生活中。地理的教学食欲生活,例如一座城市的道路规划和绿化问题,这就是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观察现在城市的道路规划和绿化是否合理,城市其他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再通过进行地理城市环流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们对于城市的绿化和功能区的规划布局进行再次设计,进而避免城市中的居民受到城郊工业企业的污染毒害,这就是归于生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对地理知识有更深的感悟,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处理问题,使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作为教师的我由一开始对改革的茫然到初步了解,又到亲身实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逐渐做到教师角色的转变,试着摒弃了灌输的思维,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化学教学中树立学生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九年级化学是学生新接触的学科,九年级的化学教学是对学生的化学启蒙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化学的特点,摒弃现有的精英教学模式,尝试生活化的化学启蒙教学。

  九年级化学教材全国有很多版本,不同版本选用的内容各不相同,教师不可能教授完所有版本上涉及的知识点。同时,知识更新速度之快远超教材的更新,“教材有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教材只不过是教学工具之一。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实际可供选择的教学手段和工具不仅局限于所使用的教材上。其实生活就是活生生的教材。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在每天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积累了很多的生活经验,但它们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我们应让学生用无形的网子把它们拾起来,加工、升华,变为自身的知识。

  另一方面,“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虽然九年级化学是化学启蒙阶段,但安排的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且易学难懂,内容抽象。因此,我们不能把以前学数学、物理的方法照搬来学化学,而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取舍、创新。如果我们把学生周围的大社会当作无形的化学实验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把学校小环境与社会大环境联系起来,再经课堂的催化,也许对同学们而言,化学就不那么遥远和抽象了。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教材开端讲的“化学变化”就是生活中变化的一个片段。

  蜡烛、杠炭、煤、天然气、石油、乙烯、合成材料、隐性材料……,世界变化真快;

  现行教育体制下的精英教育的做法是想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专家,但结果是除了少数学有所成之外,大多数学生啥也没学会,与其如此,不如让学生学点实际的。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学生熟知的经验知识,也有很多不懂和对学生有吸引力的东西,只要利用得当,学生学好化学就会变得大有希望。

  生活化的化学教学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挖掘生活化的资源;走进社会这个大实验室,主动探究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走出封闭的课堂,在生活中感悟化学。

  生活中充满了无数快乐,汗水,也充满了无数新奇,探究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探究活动的源头。如:蜡烛燃烧后余有未尽;清除水垢;水的净化;灭火剂的选取;铁制品锈蚀的条件……

  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像教材要求开展如此多的探究活动,实验探究要结合学生和本地的实际情况,零距离地接触生活的同时更要注重探究课题的取舍。如果探究活动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最好不做。有时实验的结果不会令人满意,有时实验结果会出现很大的偏差,这不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重要的是让学生去做;重要的是过程,享受探究的过程;重要的是人人参与。基础教育的目的不是人人都成为科学专家,而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在生活中快乐学习化学,在生活中健康快乐成长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化学知识源自于生活,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化学教学离不开生活,化学知识的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做一些当地切实可行的科学探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如:提取本地小河的水质,对它的酸碱度、耗氧量的测定;调查本地超市有无污染、有无有毒食品;调查本地新能源发展情况,如何低碳生活……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让化学在生活中得到升华。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语境中,产生亲切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样开放性的、低起点教学,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

  人的一生都在品尝不同的生活,或甜、或苦、或酸、或辣,或激昂、或雄壮……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我们必须追求美好的生活,平淡地活着,但活得要有质量,学得要有板有样,九年级化学正是两者结合的最佳载体之一。

  生活化的化学教学就是走出精英教学的误区,让学生从基础做好,给学生提供足够大的发挥空间;生活化的化学教学不仅能让所有初中生愿读书,而且要使所有初中生把书读懂。“因材施教,人尽其才”。从社会贡献而言,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责任应更重于培养专家。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程内容具有着复杂、繁多、陈旧和注重教材知识的特点,忽视了学生生活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觉得政治内容在生活中毫无用处。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积极改变这种现状,强化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联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兴趣,选取对于学生终身学习有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进行合理分类,尽量展现学科内容的生成性和实用性,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生活是涉及多方面的,而高中政治学科包含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三个大部分的内容,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方向进行教学,将三大部分全面融合起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经济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某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主题,结合政府职能、市场前景、环境保护、居民生活等方面考虑,全面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应积极打破一张嘴和一支笔灌输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将教学方式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凸显政治教学的生机和活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仅仅通过粉笔加黑板的方式实施课堂教学,很少通过举例子、打比方、设情境、讲故事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需要新时代的高中政治教师吸取教训的地方。对于如何促进高中政治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实践运用法。实践运用法就是带领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银行业务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到银行办理存款、取款、转账等业务的作用,通过亲身体验银行业务来强化与生活的联系,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政治知识的用处,也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第二,模拟情境法。模拟情境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模拟生活情境来理解课本知识。例如,在学习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消费者、营业员、保安、记者等角色,让学生表演一出当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之后的索赔和投诉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也提高自己的生活实践能力。

  衣:很多化纤面料的衣服就是化学品,棉制品虽说是全棉的,此时的全棉非彼时的全棉了,质地不一样了,现代棉制品也要经过化学工艺的处理。

  食:食品中有许多化学添加剂。当然,说到食品大家最关心的是安全问题,但我们不能单单关注其安全问题,而认为化学添加剂是罪魁祸首。化学品的出现让食品变得丰富多彩,在安全范围内的化学添加剂、防腐剂还是必要的,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只是一些不良商贩和厂家出于贪念和私利,添加化学品超出了安全范围,但这是一个监管的问题,不能把这种超越限度的行为归罪于化学。就像说氧气是人体必需的,没有氧气人就会憋死,但人如果吸氧过多也会氧中毒。所以说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超过限度对人都会产生危害,而不是化学添加剂本身的问题。

  住:建筑材料也跟化学有关。比如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窗格很漂亮,其实是由于古代的窗子都用纸遮风避雨,古人把支撑窗纸的木格艺术化了。而现代社会中玻璃材料的利用使窗子既能遮风避雨又不影响采光,虽然没有了艺术化的窗格,但保护了人的视力,促进了人类发展。此外,墙体、钢筋水泥也是与化学工业有关的材料。

  行:出门乘坐的汽车,要使用汽油柴油,它们的燃烧就是化学反应。路面铺的沥青,也是一种化学制品。

  其实从早上起床开始,人就与化学有了亲密接触。刷牙使用的牙刷、牙膏是化学高分子材料。我们喝的水,要在自来水厂经过一定的化学处理,而其输送管道也是化学品。之后打开煤气蒸煮东西,煤气燃烧是化学反应,食物煮熟也是发生了化学变化。甚至我在与你交谈时,体内也在发生化学反应,为我们提供能量。说话时肌肉的颤动,感情的表达也与体内各种分子相互协调,相互反应有关。

  江敏:在课堂上我们都会采用一些有趣生动的例子来教学,而且是兴之所至,随手拈来。如讲解物质的存在状态,在介绍气体、液体与固体微粒之间的距离时,可以这样举例:你挥挥手,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因此气体微粒间的距离很大;手掌打到水里,掌落水出,水有一定的体积,微粒堆积比较紧密,但又是流动的;手掌打在桌面上,肉眼看不到形变,说明固体微粒堆积很紧密,流动性也很小。固体就像我们手挽着手,团结就是力量,冲不垮;液体就像我们一个挨着一个,堆积也紧密,但容易被冲垮;气体就像我们之间有一段距离,别人不用冲也可以过去。调动情绪的落脚点不是为了让学生仅仅掌握文字上的东西,而是让学生获得对自然、对周围的生活现象的一种感悟能力。

  记者:说到这,我想起自己高中学习化学时,遇到一个特别头疼的章节――配平化学方程式,怎么也搞不懂其中的原理,最后,只能死记硬背,您是如何给学生讲解这些知识难点的?

  江敏:方程式的配平可以这样来看,物质是不灭的,化学反应实际上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这个组合就像我们看运动会的团体操一样。团体操的图案是丰富多彩的,但表演的人是固定的,表演时花样可大可小,可分可合,只要遵循一定的方式,表演方式是无穷无尽的,但基本的单元就那么几种。化学反应也是这样,所有元素也就一百来种,其中常用的也就二三十种,但它们组合的方式不同,从而产生千变万化的世界。学习配平方程式,可以先从容易的开始,培养兴趣,学习是个渐进的过程,过一段再学习难一点的,过一段再学难一点的,不断吊胃口,教师不能把简单和复杂的方程式一股脑抛给学生。

  记者: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相关知识的运用,您觉得日常生活中,学生如何将化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呢?

  江敏:比如说关于中国第一艘航母瓦良格号的电视新闻,当它在船厂改造时,新闻报道提到了用“富锌的无机涂层”对其进行粉刷。如果没有接受过化学教育的人,这个新闻看了也就看了;而接受过化学教育的人,可能就会想到,富锌的无机涂层是瓦良格号采用的防止船体被海水腐蚀的新技术。而用字幕来强化这条新闻,则说明这项技术是我国领先于其他国家的,也无需保密,因为还有更好的技术作为后盾。这样就会感受到国家在这个领域的新进展,从而对生活充满信心,有勇气和信心继续往前走,继续学习。

  又比如旅游时我们看到很多中国的古建筑,但大家有没有想到中国古建筑的风格跟其所用的材料是密切相关的。中国古代建筑为什么都有一个大屋檐?就是因为它的窗户都是纸糊的,容易被雨水浸湿打坏。另外,古建筑的山墙一般是不开窗的,北面墙的窗户也很小,而南面全是窗户,这也是跟纸糊的窗户有关。但古人在这种生活窘迫下发展了窗格的艺术。在现代,由于玻璃的采用,现代建筑不需要有大屋檐,窗格艺术成为一种仿古的装饰风格。

  教育的目的在于将人培养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的训练是基础,而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使社会成员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是最终目的,因此可以说,教育的实质是一场社会实践运动,只有将每一名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过程置于生活实践之中.才能收到以认识指导实践的效果。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一大分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生全面掌握高中阶段生物学科的科学内涵,实现书本知识向生活实践能力的全面转化需要高中生物教学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以生活化的学科教学促进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科学的自然学科。生物学自创始阶段起,作为重要实践手段的“实验”便成为这一学科成长的关键。在新课改形式下。高中生物教学在不断改变过去僵化的“难、 繁、偏、旧”课本内容,倡导教与学从书本中走出,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学习和研究式上,不能采取社会科学的那种单纯研究课本内容的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既是新课标要求,又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急需注意的问题。新的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十分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如在必修课程之中,改变了旧大纲以艰深专业的词语定义课题的情况,将一些生活中能够经常接触的案例作为学习课题交给教师讲授,如“环境污染的防治”、“生物多样性内涵及多样性的保护”等,这些生活化语言能够使学生对课本的本章节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本章节知识的热情。因此,在当前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参照新课标要求,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的知识框架,挖掘教材之中的生活资源,使书本理论结合实际生活,赋予教学环节“亲历性”,激发学生兴趣,进而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亲为”。

  (2)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注重课本知识的实效性。以高考为终极目标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只关注学生的解题技巧训练,任课教师将学生的能力简单理解为应试能力,只关注具体题目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情分析,远离了实际生活,久而久之,原本应是丰富多彩的生物学科内容变得单一乏味枯燥,纵使学生的应试能力获得了很大提高.但当真正面对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时,往往无从下手,一筹莫展。总之,学习内容一旦脱离生活,学科的实际运用能力就大打折扣。因此,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注重课本知识的实效性,体现在教学过程上便是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善于在教学中“还原生活”。如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课中,谈到酶的最适合温度活性最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谈到人的正常体温为36.7℃。正常体温下身体舒适。如果发热到39℃左右,人就觉得浑身无力。消化不良等,这就是因为人的体温升高,酶的活性下降,细胞代谢速度减慢了。这样真正达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最终目标,更有利于在考试中灵活应用直观的、富有切身体验的知识,应试成绩自然而然能够得到提高。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课本是高中阶段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课本之外的其他知识资源和生活实践对于学生来说也十分关键。从生物学科本身来看,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一切资源来源于生活,高中课本只是提取了其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进行讲解和阐述课本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内容等待被开发。因此,高中教师在进行生物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当善于对现有的教材知识进行拓展。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电视、图书等资料获取课本之外的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总结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科知识,或带领学生用课本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将课本知识置于生活之中进行推理和验证。科学来源于生活,因而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应当拥有“以科学解答生活,以生活验证科学”的勇气。生物学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科学,所有已知理论和方法已有的态度和价值观都需要放在学习者的实验中去推理、验证、理解、发展,生活实践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验方式而且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远比复杂的公式推理简单有效,所以,用生活实践验证理论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项学科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学素养。提高学生认识科学,利用科学、发展科学的能力,为高中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应当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生物教学的生活化不仅对于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提高有重要作用,而且对生物学人才的长远培养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的长远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1]李正坤.把生活带入课堂,把知识变成艺术——谈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6).

+86 3894 69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