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J9九游会·AG(中国)官方网站
+86 3894 69874

联系我们

J9九游会·AG(中国)官方网站
邮箱:ouzhou@admin.com
电话:+86 3894 69874
地址:西安省 在线咨询

行业新闻

四十载暮暮朝朝 柴米中木桃琼瑶

发布日期:2023-11-28 00:12 浏览次数:670

  40年前的冬天,27岁的四川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谢谦结婚了。婚礼在妻子钱一鸣当时任教的四川林业学校办公室举行。妻子红衣蓝裤,在众人的欢呼中翩翩起舞。

  那日,纷飞的雪花从青城山上飘落,洞房虽寒酸简陋,妻子亲手剪出的“囍”字却熠熠生辉。

  光阴倏忽而过,当年的年轻情侣已是相守40年的手心手背。过去十多年,谢谦以“谢不谦”为网名,在博客、微博中将平凡生活娓娓道来,其中既有夫妇间的卿卿我我,也有生活趣事、师友深情、往昔追忆,吸引了很多粉丝。于是,在四川大学退休教授、博导,曾经的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的身份之外,谢谦还成为许多人的“精神导师”。

  今年,谢钱夫妇二人步入“红宝石婚”。近日,中华书局将多年来谢谦在网络世界记录的婚姻点滴集结成散文集《结婚记》出版。充满生趣的文字如一缕春风,让人们在羡慕之余生出对于婚姻、家庭、人生的遐思感悟。凝视他们带着深刻时代烙印的生活经历,不难窥见柴米油盐背后的大时代,更让人坚定了对那个美好的字的信仰——爱。

  “我这辈子,从来没有为我的婚姻担过心。”秋日的枇杷树下,一袭粉色卫衣的钱一鸣端起一杯淡茶轻啜了一口,当被问起如何看待自己40年的婚姻时,她不假思索地说出这句话。

  钱一鸣笑眯眯的,眉眼间有种扑面而来的“少女感”,让人一下子就联想起《结婚记》里那个歌声不断、舞步不停的乐天形象。

  面对妻子直白的赞美,谢谦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人的安全感、稳定的情绪都是被爱出来的。”夫妻二人共同的好友郑晔一语道破天机。

  17年前,一次接受媒体采访的机缘,让谢谦知道了博客,后来在川大文新学院同事王红教授的启发下,开辟了自己的一方天地——“短亭长亭”。后来他又顺应潮流开通了微博账号。虽然更新全凭心情,却很快积累起十多万“粉丝”。有人把他的微博当成“婚介所”,排队在他发的微博下留言“蹲对象”,还有年轻夫妇请他给孩子起名字——只因最初在他的微博里相识。

  谢谦说,自己与妻子的婚姻并非标准答案,只可能给年轻人提供一种参考。《结婚记》不是“劝婚书”,更不是“恋爱秘籍”或“婚姻宝典”,而是教人快乐、热爱生活的书。

  郑晔眼中的谢谦夫妇,既是最平凡的夫妻——要面对柴米油盐,也要吵架;也是恩爱的典范——结发40年,恩爱有加,早已成为彼此的“骨中骨”“肉中肉”。

  其实,他们身上多有不同:妻子退休前是川师大化学系副教授,富有刨根问底的“科学精神”,丈夫则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满腹诗书,生活中常流露出些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处世哲学;妻子喜欢一切体育赛事,从足球世界杯到CBA,连铅球比赛都能看得津津有味,丈夫却对此完全无感;妻子注重仪容仪态,40年来没有放弃塑造丈夫的伟岸形象,丈夫却自由散漫;妻子爱整洁,丈夫却总爱招惹流浪猫,还自封为江安花园“喵主席”……

  但他们又是如此默契:昔年陋室,二人与友邻闲时“拱猪”(一种扑克游戏)“打平伙”(凑份子吃饭),暴雨中修屋顶,楼道里战硕鼠,苦中作乐;生活条件改善后去厦门旅游,夫妻分工,各司其职:近视的丈夫看旅游图,远视的妻子看路标,“连眼睛都能优势互补”……他们也会吵架,从穿衣吃饭到家长里短,但争吵从未真正动摇过二人对婚姻的信心。

  “古今中外没有所谓纯粹的爱情,爱也不可能是人生中的唯一。爱情不能太书本,也不能太现实,不能太精神,也不能太物质。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婚姻是神圣的,既不能随便凑合,也不能轻易放弃。”谢谦说。

  这样的信念,在他从北师大博士毕业后去川大初谋教职时受到过“压力测试”。当时他们还栖身于川师大的陋室中,有人提醒如果“假离婚”,谢谦便可在川大分得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然而钱一鸣的回答很坚决——“就算住一辈子破房子也不离婚!就算假离婚,我也不干!”

  谢谦读博时,夫妻难得在京相聚,手中拮据,为了让儿子饱餐一顿洋快餐,他们默契地齐称“爸爸/妈妈不想吃”;北戴河回京的火车上,他们将报纸铺在过道安顿困倦的孩子,年轻的父亲全程弯腰护着,忍着腰酸背痛,却怎么也不让妻子来“换班”。

  如今,儿子已经成家立业。如天下普通的爷爷奶奶一样,他们也会在儿子儿媳忙碌时穿过半个成都去照顾孙子,任劳任怨。闲适的日子里,“喵奶奶”不惜“起早贪黑”,也要赶去都江堰和老同学切磋麻将技艺。“喵爷爷”在锅灶前忙碌,做面条做凉粉,累并幸福着。偶尔也有磕磕绊绊,你嗔一句“瓜娃子”(傻瓜),我回一句“颤翎子”(爱出风头),绝不伤感情。

  有一年夫妻俩在巴黎旅游,到了火车站才发现妻子把车票和护照忘在了住处,往返折腾之后,车票已过期,差点打乱行程。对此谢谦没有丝毫责怪,反而感叹“好难得能有这样的人生经历”。

  但他们婚姻幸福的秘诀绝不是一方无限的包容和迁就。日常生活里的钱一鸣,绝不是谢谦戏谑所称的“悍妇”,每当有了争执,丈夫摆出一堆看似有道理的论点论据,她会顺着梯子往下爬:“唉,硬是哈!”

  谢谦眼里的妻子,即使在年过半百的岁数去市场拾菜叶喂小鸡,也是“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的窈窕淑女。妻子出门的日子,他能将一只蜜蜂当成她的化身与之对话。率真的妻子则总会发出“我觉得我们好幸福哦”的感叹,从恋爱到新婚,再到银婚、珍珠婚……不同的年纪,不同的场景,从不缺这样简单直白的表达。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40年不曾间断地相互欣赏、相向而行,才有了今天“永以为好”的模范夫妻。

  1956年,谢谦出生在四川省达州市大巴山区宣汉县一个小学教师家庭。从小学到中学幸遇几位恩师,让他没有在困顿和迷惘中迷失方向。

  “知识肯定有用!”他至今感恩当年那些毕业于北师大、南开、川大、西南师大等高校,却扎根在大巴山小县城里的老师们。是他们在年少的谢谦心里埋下了追求知识的种子。当身边的同学都觉得学习无用的时候,他想方设法找来学习资料努力钻研。

  1975年,谢谦高中毕业到农村插队。一次闲暇,他央求县文化馆图书室管理员让他进图书室参观。刚抽出一本书,就遇到上级检查,来不及将书归位,他连人带书被赶了出来。回家翻开一看,是一本竖排繁体的《孟子正义》。虽然似懂非懂,但连蒙带猜也明白了大概,特别是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让他心里为之一震。

  1978年的大年三十,黄昏时分,宣汉飘起了雪花,天气很冷,他的心却很热——大学录取通知书来了。

  4年后,他本科毕业来到四川师范大学读研,认识了大三的钱一鸣,一见钟情,坠入爱河。1983年底,二人领证结婚。

  偏居城南,与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比邻而居,夫妻俩退休后优哉游哉的“都市田园生活”让人羡慕不已。

  但谢谦却说,很多人只看到了他们今天的幸福,没有看到他们的奋斗。“我和我爱人,以及我们的同代人,人生起点很低,我们的幸福生活,无论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他说。

  研究了一辈子中国古典文学,即将67岁的谢谦对生命有一番通透的理解。他坦言,自己所有的生活哲学,主要源于中国古典传统儒道两家的智慧。

  少年时代那本无意间“偷”来的《孟子正义》影响了他的三观。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夫妻相处、朋友相交,他都遵循着先哲的教诲。

  “儒家主张人生有为,要积极进取,成己成物,做的是人生的加法。”这一切,在他的生活中体现得很明显。为了让妻儿过上幸福的生活,谢谦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在报社兼过职,编写过少儿读物,翻译过西方音乐家传记,凭借自身的学识和奋斗,彻底改变了经济上的窘困。对待本职工作,他更是兢兢业业。他和王红主讲的《中国诗歌艺术》是川大文科第一门国家精品课程,每期选课人数多达六七百。

  但他的另一面又深受老庄道家的影响。“老庄道家提倡人生无为,追求精神的自由和生命的自适,做的是人生的减法。”当初北师大博士毕业,本来有机会留京工作,只因不愿与妻儿分隔两地,他放弃了。2000年哈佛访学结束,许多同去的学者申请延期,他却飞快回国,向媳妇发誓:“今后除非你我比翼齐飞,即使上天堂,我也不去!”

  2005年,他主动辞去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的职务,全身心投入教学和学术研究。在“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之间,夫妻俩把事业与生活经营得恰到好处,正如山水画的“留白”,更添意境和美感。

  谈天说地间,已换了两泡茶。夫妻俩起身走回锦江畔的儿子家,准备做饭迎孙子回家。2000多年前,也是在这条江边,一位爱得奋不顾身的女子卓文君写下流传千古的《白头吟》。“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深情终究成了错付。若她还在人间,定会羡慕这对平常夫妻,用最朴素的相守将平常岁月过成了诗。

+86 3894 69874